当前位置:
首页
> 企业文化> 文化园地

文化园地

诗词之美 心灵之醉

发布日期:2022-12-15   信息来源:党群部   作者: 蒋慧媛  字号:[ ]

曾几何时,开始喜欢诗词,从儿时骆宾王的“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到“少年不知愁滋味”……,随着时间的流逝阅历的丰富,开始思考人生之过程,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感悟诗词,当再看到下雨的时候,不再是简单的儿时浅显的理解,开始想一想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看到了对人生的豁达,对生活的淡然。

沉浸在书海中,细细的品味,每个人都是在诗词里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长。

童年时,都和老师一同吟咏过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那时的我们只是在听老师在讲解着思乡想念亲人的心情,我们只是呆呆的听着并不懂得它的深层含义是什么,也不了解那种长大后在外生活对家乡对亲人想念的心情。但孩子们那张天真无暇的脸,那双清澈明亮的眼睛却是最真实的童年。同样,我们每个人都有熟悉的背过贺知章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那时的我们只知道春天事物的美好却不知道对春天事物美好无限热爱的原因,没有太多的感悟没有太多的赞美,只有那朗朗童音起起落落,最初的美好。

年少时,恋爱中,谁没有过“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海誓山盟,谁又没想起过“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的诗句,通过简简单单的两个“一叶”“虫声”诗歌使我们感受到了一种艺术升华,一种人生的升华,情感的寄托所在。

青年时,我们开始步入社会,工作也好继续深造也好,忙碌、烦恼接踵而至。谁又不曾想起过张孝祥的“玉界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银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我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我们想找回原来的自己,我们开始变静,静中享受生活,开始用各种可以放松自己情绪的方式来解压自己,谁没又会没有想起过陶渊明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千古夕阳下,陶渊明的诗意温暖了后世的每一丛带霜的菊花。似乎这就是庄子所谓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日渐成熟的我们经过生活的磨练,我们的身上无形间负有了责任,我们会想起“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这不是一种竞争,而是一种担当。更多的梦想还促使我们继续前行,让我们不禁会想到史清溪的“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我们要的是在“梦”中奋进,执着的走下去。

也许当我们老去的那一天,一个人彳亍于小巷,点滴的回忆,也许会让我们意会那句诗句“勿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面对人生的过失,没有了自己内心强烈的谴责,对于明天的太阳依旧心中向往。我们会回忆青春带给的永不逝去美好的事物,人生的长篇依旧继续。我们会品味李白“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这也许这就是境界之所境界之人生。

回到现在的生活,偷一点闲暇时光,一个明朗的早晨,太阳东升,一杯咖啡抑或是一杯清水,坐在图书馆的某一个角落,品味一下“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的自然之美,生活中的际遇,品读一下苏轼的“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让我们在心灵深处享受诗词带给我们的悦感,带给我们的醉意,享受生活,展望未来。







【打印】 【关闭】
浏览次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