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工作
百年工运史学习活动——“讲工运故事,赓续百年红色基因 ”(第四期) |
|
|
|
第四期 建功:“马恒昌小组”开启爱国主义劳动竞赛 欢迎大家来到本期的百年工运故事专栏,今天讲述的是一个英雄集体——“马恒昌小组”,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模范班组,也正是他们,带动了一场席卷神州大地的热火朝天的爱国主义劳动竞赛,更是开创了我国工运史上劳动竞赛、民主管理和技术革新的先河。 马恒昌,男,汉族,中共党员,1907年7月出生,辽宁辽阳人。马恒昌生前曾任沈阳第五机器厂工人,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总机械师、党委副书记,是“马恒昌小组”的创始人。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最具影响力的劳动模范等荣誉。 “马恒昌小组”原是沈阳第五机器厂的一个小组。1948年11月沈阳刚刚解放,这个小组的老一代工人——马恒昌和他的工友们临危受命,顶着战火顺利完成一批批军工生产任务,他们还带头向全厂职工倡议开展红五月劳动竞赛,并以优异的成绩于1949年4月28日获得“生产竞赛模范班”的红旗。在授旗会上,这个小组被正式命名为“马恒昌小组”,马恒昌任组长。 1951年1月17日,“马恒昌小组”通过《工人日报》向全国职工发出了开展爱国主义劳动竞赛的倡议,工厂党组织坚决支持他们的设想,正在疗养的老组长马恒昌也给予了热情的支持,他在信中建议倡议定名为“爱国主义劳动竞赛”,很快该劳动竞赛得到全国各地1.8万个班组的积极响应,一个轰轰烈烈的爱国主义劳动竞赛就这样蓬勃、深入、持续地开展起来。 马恒昌对工友们说:“工人阶级要用自己的模范行动来带动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从此,他们不断刷新生产纪录,多次立功受奖。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沈阳第五机器厂北迁齐齐哈尔。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捷报频传,“马恒昌小组”也受到鼓舞,组长徐景荣郑重地对组员说:“咱们要发扬马恒昌小组的精神,再加一把劲,多出几身汗,支援咱们的志愿军。” 1952年10月,马恒昌作为赴朝慰问团第七分团的副团长去朝鲜前线慰问志愿军战士,当马恒昌报告了全国工人阶级在马恒昌小组运动中取得的成果时,战士们欢呼雀跃起来。在炮火硝烟的朝鲜战场上,有200多位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将士,写信表示支持和响应“马恒昌小组运动”倡议。 “马恒昌小组”和他们的劳动竞赛倡议产生了巨大的精神推动力和深远影响。从1950年至1978年,“马恒昌小组”29年累计完成了43年零10个月的工作量,实现技术革新840多项。他是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70年代,他带领刀具队到全国各地表演,推广先进经验,影响很大。“马恒昌小组”发扬了工人阶级主人翁精神,以高度的责任心,创造性劳动,屡建功勋,成为全国工业战线上的英雄集体。小组先后有3人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2人被评为省劳动模范,3人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被选为全国人大常委,小组5次被命名为国家级先进集体,54次受到省部级的表彰奖励。 |
|
|
【打印】 【关闭】 |
浏览次数:
|